“最早,它叫杭州光华火柴厂,创建于1909年春。从一根原木,蜕变为一盒火柴,至少要经过20多道工序。杭州火柴厂是中国火柴行业中,唯一拥有百年历史的浙江民族企业。”
《工业印记 见证腾飞岁月》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今天(12月5日),在杭州市档案馆举办的《工业印记 见证腾飞岁月》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中,杭州火柴厂厂长、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柴制作技艺传承人胡午寅动情地叙述了杭州火柴厂的峥嵘岁月,一个曾经的杭州大厂历经改制、厂址搬迁、工厂变成博物馆等命途变迁,时至今日,百年技艺仍在传承,产品变文创广销海内外。
不止杭州火柴厂,杭氧集团、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杭州热电集团、杭州市食品酿造公司等相关人员纷纷到场,讲述大厂曾经的芳华岁月,追忆往昔。
在《工业印记 见证腾飞岁月》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里,更通过不同的时间篇章呈现出杭州工业多年发展历史,从开篇的“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的传统五杭娓娓道来,到中篇的杭一棉、浙江麻纺织厂、杭丝联等工业大厂的历史足迹,再到数字经济为转型主力的新型杭州工业,展览中不乏旧收音机、旧暖壶等老物件的展示,也能感受到杭丝联女工们挣脱束缚撑起工业发展半边天的动人故事,展览将持续半年左右。
此前,潮新闻曾做《杭州曾经的大厂》专题报道,讲述杭钢、杭丝联、杭氧等曾作为杭州工业脊梁的大厂里一代人的芳华岁月,(杭州曾经的大厂|那些年在杭钢的奋斗和热血,是他们的芳华)、(杭州曾经的大厂|从23岁到现在,他半辈子没有离开杭丝联)、(杭州曾经的大厂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学历人才集中地,充斥神秘代号的杭氧),激起了无数读者对大厂的回忆,他们纷纷留言怀念车马慢的年代大厂里的温暖人情和高昂的劳动热情。如果大家想要更了解杭州大厂们的历史,可以去《工业印记 见证腾飞岁月》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一探究竟,重温大厂岁月。
杭州火柴厂从历史档案中得到灵感
设计出269元一盒的金属火柴
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有时,也能成为创新灵感的宝藏。
这句话,用来描述杭州火柴厂的变迁最为合适。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辉煌时期的杭州火柴厂拥有工厂浴室、食堂、托儿所、小学、医务室,是浙江地区最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企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它年产达到80万箱。
最初,火柴需要从国外进口,被称为“洋火”。1909年成立的杭州光华火柴厂是中国工业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名字寄托着对光复华夏的殷殷期盼。1955年,杭州光华火柴厂正式改名为杭州火柴厂。
火柴盒。受访者提供
如今的创意金属火柴盒。受访者提供
在战争炮火充斥的年代,杭州工业遭到严重损害。抗战胜利后,杭州火柴厂是为数不多的仍留存于杭州的工厂,“代表进驻,成立工会,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此后,工厂产量稳步提升。”
胡午寅说,杭州火柴厂以生产日用安全火柴为主,兼产其他彩标火柴。生产的火柴不仅质量好,评为优质产品。且因为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产品都选很好听又吉祥的名字,譬如“美女”、“送子”、“抱子”、“采莲”、“诸葛亮收姜维”等等。
1987年,杭州火柴厂被评为浙江省级先进企业,火柴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列全省同行第一。“1400多人,安徽和千岛湖两个生产基地,年产80万箱,的确是风光无比。”胡午寅回忆起那段岁月,仍心怀激荡,自豪无比。
(金属火柴。受访者提供)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煤气灶和打火机的普及,火柴的必要性逐年减弱,2009年工厂发展陷入停滞。
在翻阅杭州火柴厂的历史档案中,胡午寅得到灵感,思索“高端火柴”的市场前景。“这一幅图是1915年生产的“爱国货”火柴图,上面美女倚窗相望,古色古香,推陈出新不能完全复制,所以我想到了金属火柴的创意。”胡午寅动员工人们全手工机械雕刻出限量版金属火柴盒200套,外面是金属外壳,里面是特殊工艺染成的黑色火柴。
这一盒金属火柴269元一盒。
老照片。受访者提供
新创意火柴。受访者提供
新创意火柴。受访者提供
这并不是最贵的火柴,“我们设计出不少销往欧洲的壁炉火柴,长10-15厘米,装在圆筒或者玻璃瓶里,兼具实用和美观。此外,博物馆、企业的伴手礼中,也放入了杭州火柴厂的火柴,此外,还设计出一块外观镶嵌银的纪念版火柴,售价1200元。”胡午寅说,这些创意得益于历史档案的留存,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让我们受益匪浅。
工业印记展览中
展示杭州多家老企业的变迁历史
老照片、老物件更是应有尽有。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杭州火柴厂只是《工业印记 见证腾飞岁月》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中的一部分。
走进展览中,能回望曾经杭州发达的工业大厂故事。譬如位于望江门外秋涛路的杭州食品厂、成立于1956年的杭州味精厂、被评为优质产品的杭州面粉厂的标准粉等,或者是杭州人很熟悉的华丰造纸厂,其生产的“龙牌”卷烟纸让中国正式告别了卷烟纸“洋货时代”,当时,华丰造纸厂和浙麻、杭丝联、杭一棉、大河造船厂等共同撑起了杭州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老照片、老物件更是应有尽有。
老照片、老物件更是应有尽有。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1989年,杭州汽轮机厂工会成立女职工委员会的文件;杭州制氧机厂关于女职工特殊保护暂行规定的文件;杭丝联的两位女工交流技术经验的照片;“西湖”牌电熨斗、杭州搪瓷厂70年代生产的杯子和托盘、20世纪80年代工商银行发行的保温桶……,一张照片一个老物件,让你重回过去的岁月。
老照片、老物件更是应有尽有。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杭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举办杭州工业发展档案史料展,是为了全面展示工业如何改变杭州、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引领着社会的变迁,“围绕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事件、代表企业、代表人物,汇集大量馆藏和社会征集的文书、图片、实物,较为全面展现这一段激情燃烧的火热岁月和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让参观者能切实感受工业的魅力和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