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览成桂林年轻人休闲新主流

 2021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刚刚落下帷幕,但是桂林人看展的热情不减。眼下,就有杨晓阳小幅个人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广西版画作品展在桂林分别展出。需要提醒的是,市民游客在观展时,应做好个人防疫防护,自觉佩戴好口罩,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健康扫码、行程监测、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

  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博场馆众多,软硬件设施完备,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特别是近年来展览形式的新颖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桂林展览数量多观展年轻人增多

  近期,在桂林举办的展览可谓精彩纷呈。9月26日,桂林民艺展在“我在漓江”艺术馆开幕;10月16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小幅个人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桂林画院(美术馆)开幕;10月17日,2021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落下帷幕;10月17日,2021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在桂林市花桥美术馆开幕。

  近年来,桂林各类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展览涌现,看展逐渐成为市民线下休闲的重要活动。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博场馆众多,软硬件设施完备,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据《2020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桂林举办各种展览达190场,展览面积303万平方米,展览数量和规模均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桂林博物馆新馆是桂林的地标性建筑,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博物馆。桂林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宾妮介绍,去年博物馆共举办各种展览28场,参观人数超过26万人次,今年截止到10月,参观人数已有40万人次,观展年轻人在逐年增加,占比也在逐年上升,20-45岁年龄段的人现在是参观的主力军。

  桂林市展览馆(桂林市花桥美术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去年他们举办了22场展览,其中线上展4个,美术、书法作品展居多,累计参观人数20.8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已举办展览13场,参观人数6万多人次。近几年来参观的年轻人确实在增多,占比已经超过了60%,还吸引了不少网红来直播。

  观展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与此同时,不少新场馆的陆续开放也丰富了市民的看展选择。2018年2月,桂林新华美术馆在桂林书城6楼开馆;同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开放;2020年6月,西山畔的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正式落成。桂林数量众多的文博场馆不但给举办展览提供了场所,也给喜欢参观展览的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逛展为何会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

  最近,“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爱逛展”冲上微博热议话题,截至10月18日下午4点,该话题阅读量近8000万,引发2万多网友讨论。

  95后的张先生参加工作3年,平时不是很忙,闲暇之余比较喜欢逛博物馆。他认为,参观展览不仅能扩大视野,还能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文物历史展可以告诉我们从何而来、祖先曾经拥有过怎样的辉煌和历史。

  00后的陈小姐说,自己挺喜欢逛展,特别是动漫展、艺术品展等。她说自己比较喜欢动漫,多去看漫展不仅能了解到动漫的最新动态,还能感觉离喜爱的动漫家更近了。

  此外,新冠疫情让很多人放弃了外出旅游的计划,不少人把多余的时间用来参观各种展览,增长知识、放松身心。

  “好喜欢故宫的文创,没想到今天在家门口逛展就买到了。”17日,95后的李小姐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故宫博物院展位买了两个书签和一个小摆件。她说,由于疫情她已经2年没旅游,参观展览是当下最省时省钱的休闲活动,不仅能提升眼界和审美,还能发现新乐趣。90后的毛小姐和闺蜜秦小姐在参观2021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后,就在自己喜欢的作品前互相帮忙拍照。毛小姐说,会挑一些好照片发朋友圈。

  蔡宇轩是桂林手工艺人协会的会长,也是桂林民艺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他认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逛展,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这一点在95后、00后身上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历史文化艺术感兴趣,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很多人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不断提升。

  期待桂林展览更丰富更亲民

  年轻群体的市民和高校学生是逛展的主力军。他们对桂林的展览有哪些期待呢?记者采访了市民和专家。

  多位年轻人表示,一些展览宣传渠道单一,不是很广泛,很多时候他们都不知道桂林有这些展览,希望今后多些宣传。陈小姐希望桂林多举办一些展览,并且增加一些宣传。

  李小姐和秦小姐希望把展览的“门槛”降低一点,更接地气更亲民一点,做到雅俗共赏,让更多的市民、年轻人都能参观欣赏。罗先生希望能多些高质量的展览,种类主题更加丰富,期待看到与以往不一样的展览。

  “从展览的数量和质量,桂林比起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差距还比较大。”蔡宇轩说,桂林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全国少有,是除山水外另一张王牌。桂林以文化立市,文化的内涵是人文,各种文化艺术展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相比于政府主办的展览,民间和企业策划的更多展览则追求小而精,两者相互补充,让文化艺术更多走进生活、走近市民。 

相关产品

评论